|
叉车锂电池注意事项相关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.4万辆和77.7万辆,2016年分别达到51.7万辆和50.7万辆。2018年1-10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.9万辆和86万辆。产销量远超两年,增长迅速。可以确定,这一趋势今后将继续下去。在这种背景下,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。据统计,2011-2016年,我国发生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49起。由于新能源汽车年产销持续增长,年事故率也呈上升趋势。 据《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(2018年)》(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蓝皮书)统计,目前新能源汽车共有20种故障类型,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与重要部件相关的故障,如动力电池SOC跳变、一致性差,车辆储能装置电压异常、极温过高、电机与电机控制装置温度异常等;二是充电相关故障,如充电系统不匹配、SOC过高;三是车辆故障,如DC-DC状态或温度报警,高压联锁状态报警、绝缘报警、制动系统报警等车辆类型中,纯电动客车、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特种车辆分别占动力电池相关故障总数的32%、38%和41%,问题突出。在此之前,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,磷酸铁锂电池的故障率为59%,三元电池的故障率为38.7%。此外,方形电池车发生多起火灾事故,这也与前几年磷酸铁锂方形电池装机容量大有关。 各方应共同努力,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,不仅是电池本身,更是配套设施。有专家建议,要加强收费设施建设,注意收费制度与收费管理的匹配,着手降低收费成本。只有这样,消费者才能摆脱里程焦虑,降低电池的“续航压力”,提高相对的“安全”保障。同时,还应关注电动空调、电制动、DC-DC变换器等配套部件的研发。建立新能源汽车及重要零部件专项配套体系,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,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,从整体上减少事故的发生。 此外,同样责任重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应加大自身实力的提升力度。蓝皮书指出,以三元电池为例,使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纯电动乘用车最常见的故障包括:可充电储能系统不匹配、低SOC报警、车载储能装置类型欠压、单电池欠压报警和动力电池一致性差。这五个故障占总故障的78%。但纯电动特种车辆的故障相对比较分散,如动力电池一致性差、单体电池过电压报警、单体电池欠电压报警、车载储能装置类型过电压等占故障总数的66%。 由此可见,造成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三元电池一致性差和单体电池欠压报警。三元电池企业应根据自身材料的特点,提高电池的一致性。同时,在车辆应用阶段,也要配合车辆企业对最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,如缩短故障检测系统的响应时间,以便及时处理,及时给欠压电池充电,或切断故障区域内的电池连接等,如电池一致性差、SOC跳变报警、车载储能装置欠压、车载储能装置过电压、低SOC报警等是主要故障源,占总故障量的96%
|